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咸阳知县李采繁有诗赞美咸阳八处盛景。曰:咸阳八景,即渭阳古渡、细柳清风、毕原荒冢、沣水碧波、鱼台晚钓、马跑泉矶、杜邮春草、龙岩翠柏。归结为“咸阳老八景”。
一、渭阳古渡—咸阳老八景
万倾波滔日向东,
中流尽鷁往来通。
道连四国关山远,
域达诸边气势雄。
客路风尘红照里,
渔家寒火碧烟中。
虽然未比桥梁渡,
自与乘舆济不同。
咸阳古渡就是咸阳的渭河渡口,横贯关中的渭河。自古以来,在咸阳和长安附近南来北往的人们,都要在咸阳渡口过渭河。由于渭河季节性水位落差较大,所以人们常常舟桥并用。冬春两季多从便桥通行,夏秋两季则靠船摆渡。从历史上看,咸阳渡口从周文王联舟建桥开始,经历了从秦代的“横桥”到西汉的“渭桥”,又从唐代的“便桥”到明、清两朝的“古渡口”,已有3000多年的变迁。因此,便有了“咸阳古渡几千年”之说。
二、细柳清风—咸阳老八景
东野烟消霁景明,
无穷生意任峥嵘。
清风徐布垂杨岸,
迟日偏宜细柳营。
须信辕门承帝诏,
还看阃寄重符兵。
当时号令今犹肃,
不负将军万古名。
汉武帝时,在周亚夫屯兵的细柳营故地建造了细柳观,成为上林苑的主要景观之一。唐代,人们在咸阳县城西部的渭河堤上广植柳树,细柳成荫,蔚为壮观,名曰“柳堤”。王维《渭城曲》中吟咏的“客舍青青柳色新”和许浑《登咸阳城西楼》诗中所吟咏的“蒹葭杨柳似汀洲”,就是对此地此景的形象描绘。明代,人们为了寄托对细柳营精神的怀念,又将这里的柳树林名为“细柳清风”。
三、毕原荒冢—咸阳老八景
闻道咸阳毕郢原,
何其今日得盘旋。
庙古枯苍余紫气,
草灵碑断绕荒烟。
德厚不嫌樵牧扰,
仁深应恕棘榛连。
壁间隐约琴堪听,
韵似空中理七弦。
毕原即咸阳北之原,在殷为程伯国所在地,在周为毕公高的封地,故称毕郢原。秦名北阪,汉唐后称咸阳原,为秦汉唐帝王将相埋葬之地。在过去,每个陵墓都有自己的建筑群,以后屡次遭劫,年久失修,荒芜至极,故曰“荒冢”。
四、沣水碧波—咸阳老八景
涟漪丰水户山来,
湛湛澄波一鉴开。
东注绩归神禹奏,
中流化自姬文泽。
鸢飞雨跃呈真脉,
云影天光映碧苔。
不至汪洋清不改,
濯缨端可去尘埃。
丰水即沣水,渭水支流之一,南北走向,源出终南山北麓丰峪,流经长安、户县,至咸阳市铁路大桥东入渭。沣水也是绕长安的八水之一。
五、鱼台晚钓—咸阳老八景
一蓑烟雨渭滨秋,
红蓼白萍景物悠。
何处钟声风卷浪,
谁家渔笛夜停舟。
忘机鸥鹭随时伴,
有用丝纶任意投。
却忆当年熊入梦,
钓台千古尚堪游。
传说中姜子牙的钓鱼之处,在今咸阳市秦都区钓台镇钓鱼台村西侧,清光绪年间陕西巡抚曾经立了一块高约2米多,宽约0.6米的石碑,碑上刻着“太公垂钓处”。后人仿之为钓,是为“晚钓”。
六、马跑泉矶—咸阳老八景
天为生民溉沃田,
源头河水自潺溪。
沟洫有界连千亩,
昼夜如斯历万年。
击壤共相忘帝力,
临流谁不羡渊泉。
马跑尚尔难凭信,
况是明皇出猎还。
马跑泉传为唐太宗李世民出猎于此,马跑掘泉之地。“矶”为印有马足迹之石。此泉位于秦都区马泉乡马泉村。马跑泉大旱不竭,霪雨不溢,澄泓碧彻,浪喷珠矶,加之泉水甘洌,故列为一景。
七、杜邮春草—咸阳老八景
亲膺阃令出秦关,
斩将坑兵楚赵间。
常倍谋猷能致胜,
可怜魂梦已归还。
侵阶芳草自春色,
满地游人空泪斑。
报国未终身早丧,
英名幸得重丘山。
杜邮亭这个地方曾经是白起的军营和练兵场。练兵场就在今任家嘴村的西南碱滩一带,这里古代曾经是个军事要道,兵家必争之地,方圆四、五百亩地大的练兵场,一天到晚战鼓咚咚,喊声震天的。秦国名将白起的墓地就在杜邮亭旁的北侧,在今咸阳老城东北十华里的任家嘴一带。
八、龙岩翠柏—咸阳老八景
古刹龙岩一径奇,
森森翠柏更参差。
柴扉寂静僧归处,
烟景苍茫鸟宿时。
法鼓诵钟窥色象,
澄辉明月照禅师。
等闲欲向空门语,
脱却尘埃日夜思。
龙岩即龙华寺,位于渭城区北杜乡龙华寺村。明代邑人魏清隐居之处。寺内外广植松柏,周围十顷。苍松翠柏,郁然成景。张志赞曰:树森千柏,傲雪欺霜,合义士忠臣之节。笼烟覃月,称逸隐士之心。红禽同白鹤往还,绿树共青山流峙,客坐风前,僧敲月下,可以豁吟怀,可以濯尘想。是为一景。
历史渐远,但风景依然。这些流传千百年的风景渭阳古渡、细柳清风、毕原荒冢、鱼台晚钓、马跑泉矶这些都出现的秦都,若有机会不妨追寻古人足迹再赏一番美景。信息来源:部分来自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