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协会动态
党建工作
会员动态
行业动态
自律维权
专题专栏
文化园地
视频展播
网站首页 >> 自律维权 >> 文明服务 >> 详细内容
浅析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19/6/4】    浏览次数:【1395】次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分享到: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咸阳市分行精准扶贫征文作品

浅析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彬州市支行:史涛

摘要:精准扶贫工作是我国新时期的重大战略,是新时期党和国家的重要部署,是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效手段。本文主要阐述近年来在精准扶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创新扶贫机制,从而完善精准扶贫工作。

关键词:精准扶贫  问题  对策

一、精准扶贫的概念。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对应于之前以村为单位的扶贫方式,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的对象就是贫困居民,谁贫困就扶持谁。

“精准扶贫”的提出最早是在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做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2014年1月,中办详细规划制定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落地。2014年3月,习近平参加两会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实施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进一步阐述了精准扶贫理念。

二、近年来扶贫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在笔者单位近年来精准扶贫工作和调研过程中发现,目前制约贫困人口脱贫的因素主要由以下几点:

(一)基础设施薄弱。

一是乡村道路较差。通村道路、生产路路面破损较多,新民街村还存在断头路。二是村容村貌差。大部分贫困村污水处理均为地表自流,且都存在排水不畅情况,雨季往往污水横流,村民基本使用自建的旱厕,不少还建在室外,垃圾乱堆乱扔现象仍然存在,村容村貌较差;三是教育资源薄弱。村幼儿园设施较差,师资力量单薄,对于村民来说只是一个托管机构,完全起不到学前教育作用;另一方面,近年来,由于生源不够导致大量村级小学撤销,导致普遍存在交通不便问题。四是医疗条件单薄。乡村医务人员水平较低,医疗设备陈旧,村卫生所基本只能满足感冒、腹泻、皮外伤之类的小病治疗;另一方面,由于不少乡村患者小病拖、大病扛,结果是小病拖成大病进而拖成重病,乡村医疗机构无法满足治疗需要,同时不少患者盲目涌向省、市级医疗条件好、设备先进的医院,从而导致乡村卫生机构生存环境恶化,人才流失严重。

(二)人才流失严重。

目前乡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调研的6个村子中约有90%的年轻人外出务工,仅有不到10%的人留在村中,部分村因劳动力不足荒废了部分耕地。而许多在外闯出天地的人从此留在了城市,基本不回村里,更谈不上对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另外,近年来,随着全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城市的发展理念、生活环境、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等要素不断吸引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农村的资源要素已不能满足现在年轻人的发展,导致人才资源要素向本地回输较少,输血功能较弱,6个村中,近年来毕业的大学生全都留在城市发展,没有一个回村的。

(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传统粗放的扶贫模式侧重点是改善贫困对象的生活条件,而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很多扶贫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惯性,思路转变不到位,对于贫困户思想建设工作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受教育程度的制约,部分农户眼界低,自身素质有待提升,等、靠、要思想严重,对于政府的一些政策方针歪曲理解。如某村党支部曾经利用扶贫资金为村民购置了一批羊进行养殖,但部分村民转眼就宰杀贩卖;某村因之前每次都捐赠物资,后来一次没有捐赠,就有贫困户对包扶人员恶语相向。目前留守在农村的农户大多小农意识严重,进取心不足,缺乏自律,随心所欲,法治意识淡薄。

(四)资金技术短缺。

部分村民看好规模种养业的发展后劲,打算从事种养业成为职业农民,可是由于缺资金无法入行,而农村信用社由于防控风险贷款比较谨慎,少数农民只能获取3万到5万的扶贫贴息贷款,根本满足不了资金需求,而其他金融机构认为农业属于弱质产业,风险大,收益低,根本不愿意贷款给农户和农业小企业。另一方面,不少果农技术知识欠缺,科学栽培意识不够,果树病害较多,在包扶单位的积极协调组织下,开展了数期技术培训后,情况有所改善。

三、几点对策

(一)完善基础设施。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突出短板,要集中精力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投资兴建农村基础设施,能够有效增强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加快推进农村产业的专业化、市场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对于改造传统农业、引导现代文明走向农村、改善农民生存状况等具有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要兼顾绿色发展。生态兴则文明兴。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眼生态文明建设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聚焦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以“美丽乡村”和景区建设为切入点,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业态可持续发展。要坚决打好农村环境污染整治攻坚战,以“厕所革命”和城乡污水垃圾处理为突破口,不断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二)加大产业扶贫力度

以我国多年来的扶贫工作实践来看,没有产业带动,就难以彻底脱贫。一方面,产业扶贫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可复制下。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主导产业发展的强弱和支柱产业在产业链条中所处的位置。而解决有劳动能力、可以通过生产和务工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的有效途径是利用并发挥产业带动的巨大作用。运用产业进行扶贫,可以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解决该部分贫困人群的就业问题,进而解决人才外流问题。另一方面,产业扶贫具有很强的造血功能,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群的生存发展问题,使该部分人群具备增加经济收入的可持续性“造血”功能。

(三)加强贫困人口自身发展能力

精准扶贫要重视教育扶贫的作用,这是提高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的主要手段。第一,扶贫资金要用在“刀刃上”,建设农村优良文化环境,完善农村基础文化设施,例如:修建阅览室、社区广场、开展科技讲座等,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与进来,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从而增强他们的认知水平;第二,重视农村中小学教育。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中小学硬件设施,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引进更多专业性教师。以避免因为农村文化、农村设施的严重落后,在文化熏陶不足的情况下,农民思想处于消极状态。笔者认为要拔掉“穷根”,就一定要重视农村教育建设,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改善农民思想,让更多的农民能够留下来。加强教育投入力度,主要针对农村地区没有考上大学的新生劳动力,给予一定的补助,将他们推荐到中职或者高职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只要能够掌握一门技能,在毕业之后就能够顺利就业。唯有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才能全面激发贫困户自力更生的内在动力,坚持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摆脱贫困的面貌,这才是精准扶贫的宗旨。

(四)充分利用金融扶贫

精准扶贫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多方力量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利用好金融扶贫能够有效解决扶贫资金问题,充分利用扶贫部门的工作成果,加强信息共享,整合扶贫资源,变分散扶贫为集中扶贫,明确金融扶贫的重点群体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建立健全扶贫信息平台和数据库,构建起政府主导金融支持,民间参与,自主发展的精准扶贫大机制,为金融扶贫提供精准对接精准创新精准发力的机制保障,真正做到规划方案相衔接,扶贫资源全整合,打造出扶贫政策的集合系统。

1、构建金融精准扶贫合作机制,打造扶贫政策集合系统

一是信息上先行整合。全面对接政府扶贫办与金融机构精准识别信息系统,构建起有效的分类监测和动态调整的信息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精准识别信息先决作用

二是资金上分类整合。对生存困难劳动力缺失的贫困户,要充分依托财政扶贫资金和社会救助资金,实施救助性扶贫,同时可以创造性地运用扶贫资金,以股份制形式通过金融机构注入产业发展中,为无法实现自主脱贫的贫困户创造财产性收入对生产困难劳动力较为充裕的贫困户,按照政府统筹规划产业化发展带动金融机构创新支持的帮扶思路,积极开展开发式扶贫,对地处偏僻缺少可持续发展资源条件的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可以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社会村组及贫困户自有资金,进行搬迁式扶贫。

三是政策上有效整合。贫困地区发展制约瓶颈突出,存在较为突出的市场失灵现象,金融承担着政策性及开发性扶贫职责,需要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税收政策、扶贫政策与金融政策有效配合,深度互动。财政政策上,要探索建立合理的风险补偿、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特殊扶持等扶贫机制,引导配合金融对接扶贫项目,产业政策要着眼引导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产业化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扶贫政策要搭建专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与金融扶贫的有效对接机制。

2、构建金融精准扶贫的市场化扶贫机制

一是发挥开发性金融的引领带动效应,打通贫困地区脱贫的社会发展瓶颈统筹建立开发性金融管理平台,提升支持中长期大额集中融资为主的扶贫项目建设,通过开发性金融的先期介入,大力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推动支农效果显著的水利公路、异地扶贫搬迁、农危房改造和城镇化建设,有力提升贫困地区的整体资产条件。

二是统筹整合各类金融资源,以产业化发展为导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扶贫金融资源在扶贫发展中的合力,以市场为基础,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基于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打造生态型绿色型经济效益型的产业化经营体系,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增长,实现对贫困户的带动脱贫。

三是构建扶贫信贷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政府牵头金融机构配合社会主体参与,共同引导设立涉农担保公司,政府部门开立担保基金专户,建立相应的担保基金制度,在贷款发放前保证担保基金到位,以降低贷款风险的损失比例,对目前出现的不良贷款,按比例先予代偿加大涉农保险体系建设,通过政府安排专项资金扶贫资金适当注入保险公司主动让利农户有限分担的合作模式,有效构建农业保险费率优惠和风险补偿机制,同时构建政策性再保险公司,引导巨灾农业保险地震保险等涉农保险产品的加速投放,积极推进农村融资抵押担保,金融机构积极配合,响应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有效拓展农村融资抵押权范围,创新农村金融工具,破解贫困地区的信贷投放瓶颈。

3、推进金融扶贫生态环境建设

金融扶贫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个有序金融生态环境,通过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推动贫困地区建立吸引资金持续进入实现良性循环的市场信用规则和制度,构建一个市场化社会化的融资体系,突破贫困地区群体和产业发展的融资瓶颈,平抑由市场缺失带来的金融缺口。

一是加快农村信用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执法机关金融机构信用中介机构及社会经济主体,包括企业及个人对信用行为的监督作用,并通过利益机制严惩信用犯罪,设置预防性制度规范信用行为加强对信用中介机构的扶持和管理,发挥其评价和监督作用,规范其服务内容和服务标准,建立健全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为推进农村金融创新提供管理基础,充分发挥农户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在提供信用评价、简化贷款手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处罚失信行为等方面的作用。加大农村地区征信知识宣传力度和金融知识普及力度,多途径普及金融知识和信用知识。

二是加大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普惠金融体系,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让农村居民享有和城市居民同等的金融权利,让低收入农民能够享受支付得起的金融服务,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机构支付系统建设,引导服务网点向贫困乡镇和贫困村延伸,推进惠农支付服务点在贫困村的全覆盖,让贫困人口足不出村享受到基本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积极推广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等现代化金融服务方式,加大金融知识,金融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金融素养和风险识别能力。

三是引入第三方,加强金融扶贫外部监督,为确保金融扶贫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确保金融扶贫措施和资金精准落实到户、到项目,达到金融“真扶贫、扶真贫”的目的,应该引入非政府的独立的第三方服务机构,通过强化监督审计扶贫数据统计、扶贫资金使用、扶贫效果考核,对金融扶贫提供更加客观全面的判断。

四、结语

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工作,需要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重任,要团结一切力量。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能只做表面功夫,扶贫关键在于“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钱给物只能解决一时之困,合理安排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以“扶志”和“扶智”为重心,恢复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才能从根本上断掉穷根。因此要求帮扶干部和相关部门要对致贫原因与时俱进地认真分析,针对扶贫工作中的种种问题不断研究探索,从而全面解决贫困问题。

上一条信息:精准扶贫研究综述
下一条信息:浅议如何发挥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持续助推贫困区域精准脱贫
友情链接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监会 中国银行业协会 陕西省银行业协会 汉中银行业协会 安康银行业协会
商洛银行业协会 榆林银行业协会
关注公众号
ICP备案号:陕ICP备2021015520号-1
咸阳市银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 2016-2021    技术支持:万企互联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民生东路48号    邮编:712000    电话:029-38012191    传真:029-38012192    邮箱:xysyhyxh@163.com
ipv6 ready
万企互联 咸阳网站建设 咸阳微信营销 IP地址查询 IDC主机测评 万企工具 四六互联 四六技术网 超越彼岸BEYOND 六佰号 秦川云 品度影院